102年東區三縣第二次交流會議暨增能課程

(二) 第二次東區三縣交流會議暨增能課程

n 活動內容

為配合蘭嶼當地的天候條件、交通狀況及祭典節令,特地訂於5月間辦理研習,此時正值蘭嶼飛魚祭,處處可見到捕飛魚及曬魚乾的活動。並考量交通時間及深度認識當地豐富之資源特色,因而辦理三天二夜的課程。第一天上午與第三天下午為交通路程時間,課程由第一天下午展開,在學員抵達之後由機場往朗島部落之沿線介紹蘭嶼各地質岩洞、生物、產業等環境景觀及人文特色、包括去年的天秤風災、椰子蟹棲地、蘭嶼喪葬文化、芋田作物及部落巡禮。夜間課程為夜間討論達悟族的反核議題、環教政策說明,以及蘭嶼傳統原住民生態智慧故事繪本分享。次日增能課程以環島戶外探索為主,沿線參訪東清部落之大船製作、野銀傳統地下屋居住景觀、核廢廠區;忠愛橋步道健行,為島嶼特有動植物生態…等。夜間為宜花東三縣交流對話,原定邀請王桂清老師帶領進行夜間潮間帶生物觀察,後因考量到夜間照明設備不足,且有安全上之虞,而改為自由參加課程。第三天上午主要以學員的自由探索為主,讓行程留白,依隨學員興趣各自探索蘭嶼文化,詳見下圖8蘭嶼鄉全區導覽地圖。第二季交流會議課程安排如下表18,研習活動照片下頁。

表18 第二季交流會議及增能研習

第一天(5/16)

 

活動主題/地點

主講人

14:00-14:30

由五爪貝民宿接送至朗島國小

東華團隊

集合/在朗島國小簽到

14:30-17:00

蘭嶼文化地景導覽-

1.從椰子蟹的舞台到天秤風災

2.五孔洞–火把岩-小饅頭山–喪葬文化

3.朗島國宅下方–芋田文化—蔡月香夫婦的田

蔡月香

鄭漢文

17:00-18:00

朗島部落行巡禮–海灣/飛魚/家屋

胡龍雄

18:00-19:00

晚餐:芋頭/地瓜與飛魚–食物文化

19:00-19:30

分配住宿點–喘口氣吹吹風

19:30-20:00

驅除惡靈~達悟反核運動

賴美惠

21:00-21:30

102年度縣市政府環境教育政策宣導及環教人員認證說明

蕭文君

廖慧如(因航班停飛無法參加)

21:30-22:30

蘭嶼原住民傳統生態智慧繪本暨計畫

羅永清、莎伊維克給沙沙

22:00–

伴著潮聲入眠

第二天(5/17)

06:30-07:00

民宿家庭享受晨光/早餐

7:30-8:30

朗島–雙獅岩–東清

鄭漢文

8:40—9:20

參觀東清部落大船製作

東清造船團隊

9:30–10:10

野銀(居住文化)–廖先生的家

胡龍雄

10:10–11:00

野銀–核廢場(約6公里)–廢核與核廢

鄭漢文

11:00—12:00

與飛魚立約(紅頭部落史)

周朝結

12:00-13:00

青青草原吃便當

13:00-17:00

忠愛橋–島嶼動植物生態之旅

王桂清/鄭漢文

17:00-18:30

五爪貝民宿 休息一下

東華團隊

18:30-19:20

晚餐

19:30–20:30

綜合討論/宜花東團務交流對話

 

20:30-22:00

野外觀察–夜間使者及潮間帶生物觀察

王桂清

22:00–

伴著潮聲入眠

第三天(5/18)

 

個別行程 自由探索

 

clip_image001

圖8 蘭嶼鄉全區導覽地圖

1. 蘭嶼文化地景導覽

由鄭漢文帶領團員從朗島村沿環島公路向西南出發,沿途行經玉女岩、五孔洞、黛安娜海灣、芋田、及風災後崩壞正在建設的固壩河床,逐一定點停下車講解。講述重點從環境地質角度切入,人與棲息生物之間的互依存關係,在人為建設的干預後影響原有生態平衡,從多重的生態功能轉成單一功能,並點出生態環境中自然形塑的生態智慧,以及當地居民如何順應自然發展獨特的生活文化,以下為講述範例:

珊瑚裙礁海岸的缺口乃由於河流沖刷出去的砂石會影響珊瑚蟲的生存,使其窒息,當颱風侵蝕或政府進來建設之後更讓海岸、河道溝渠化,水泥化,影響海灘透水性,取消了原有的動植物生存時淨化水質的功能,閩南俚語「水若流過三丈自然就會乾淨」,過去傳統過濾方式是以砂、煤炭、樹葉來淨化水質,河川本身即有淨化功能。河岸掉落之葉子等有機物沉澱後可作為河中生物之食物來源或築巢材料,例如沒有土堤就沒有翠鳥,因牠需要築巢的來源。因此灘堤水泥化將減少食物來源。「摸蜆兼洗褲」換句話說土地具有複合式的功能,非僅排水而已。其實人類需要水流在土地越久越好,因此種芋頭的農夫很在乎水,沒有水就像是要了他們的命一樣。水源扮演絕對的重要性,水順著山流過,這裡的山上有著不過夜的禁忌,讓山上提供很多有機質,讓山上溶解了磷、氮、鉀,生物所需的養分,讓芋頭田的藻類或讓滿江紅等植物能吸附一些養分形成固氮的作用,讓田間自行製造肥料。順著水流跟大自然一起作功,不需要添加化肥。

2. 朗島部落巡禮

由胡龍雄校長帶領團員在朗島部落進行環境課程,5月份開始部落裡隨處可見家家戶戶都懸掛著飛魚干,在夜晚家戶開始燻製飛魚,海上可看到捕撈飛魚的作業船,而海灘可看到許多艘拼板舟正在進行祭典儀式,有的舟端上方會懸掛羽毛有的則無,且每個家族的圖騰皆不相同,象徵不同的祈求。同時這些舟僅供觀賞,禁止觸摸及進入,因擔心碰觸禁忌而影響捕魚作業。島上也隨處可見發呆亭、滿山遍野的山羊到了傍晚會到海邊棲息,居民也多在屋外烹煮及享用晚餐。

3. 芋田文化

進入蔡月香女士的田中,介紹她的芋頭田,芋頭的屬於有機種植,適合蘭嶼的土質生長,以及種植方式,芋頭田的管理首先尋找水源、再來開墾田地、挖土、鬆土、將挖到的石頭堆在水田四周圍成石牆,引水源到水田灌溉,都差不多之後就可以種芋頭,有些芋頭可以種在旱地中,其品種不同食用的口感亦大不同。

4. 環境教育政策宣導及環教人員認證說明

夜間室內課程由教育部承辦蕭文君小姐說明關於環教人員認證的注意事項,環境教育法相關配套措施及認證辦法,闡述認證辦法中容易產生混淆的問題。各校依法須指定環教人員並在5年內(105年6月5日前)取得環教人員認證資格,未取得之罰則為不得申請公家機關之環境教育相關補助經費。認證途徑有6種,大多以學歷、經歷兩種管道為主,並分8大專業領域,部裡目前僅針對學校及社會環境教育類別辦理認證。若老師們之專業領域為其他為其它項目可向環保署申請認證。而教育部的證書等同於環保署之效力,不須兩方認證。經歷認證需要辦理環境工作連續三年或累積滿五年,並參與環境相關議題研習24小時,有相關認定原則。此與學歷認證中的30小時研習容易混淆,彼此時數課程完全不同,需要有環境相關的24學分以上才能申請認證,其中需要包括核心科目6學分(環境教育、環境倫理、環境教材教法),若無則需到環教機構研修30小時核心科目來抵上述6學分。與經歷認證要求的24小時課程內容完全不同。

宜花東去年皆已辦理24小時的課程研習,但申請認證人數(合計教育部及環保署數據)仍偏低,宜蘭144校,共22人取得認證;花蓮166校,共22人取得認證;臺東136校,共25人取得認證,達成率皆在18%以下。部分教師誤以為取得研習證書及代表完成認證,因此需要加強宣導此部分:研習僅是符合申請認證之條件之一。輔導團宣導後如各校仍有疑問可到環管協會或向文君詢問。請輔導團追蹤去年已上過課的學員是否已完成認證程序,今年也應陸續追蹤考評。部裡經歷認證主要以書面審查,非必要情況無口試;環訓所則有口試,署內之人員認證管理辦法在修法,草案條文規定有取得教師證者及申請行政類無須口試,無教師證要申請教學類科須口試。教育部綠校網站與環保署將會連結彙整關於環教人員認證名單。綠校網站最近建置區域輔導團的會議或交流資料,並增加24小時的研習規範及課程專區(包括百大優良環境教育計畫)。

廖慧如小姐因無法參與本研習,在機場已向各輔導團說明環教輔導團輔導計畫及統合視導事項。

5. 參觀東清部落大船製作

前往的當天由於適逢製船工班上山伐木,因此由胡校長及鄭校長代為解說導覽,講述造船所需要的木材種類、船體各構造部位之功能、製船的耗費時程、船頭圖騰對於家族所象徵的意義,製作船對當地居民具有重大意義:拼板舟下水典禮由某家族主辦,從分配工作,尋找樹材、種芋頭、養豬開始,1月底開始砍木材動工,由部落耆老帶領年輕人造船,傳承年輕人造船技術,避免大船文化中斷;船身則是以臺東龍眼樹、烏心石等十多種材質拼成。

根據達悟族傳統,下水典禮的前幾天,婦女們至田間進行第一次挖取芋頭的儀式,直到芋頭的數量足夠覆蓋整隻大船。活動當天,村民們都來幫忙殺豬,船主依次分贈禮肉、禮芋給各家戶。船身蓋滿芋頭除了祈福意義外,船身蓋上的芋頭越多,就象徵船主家族勤奮耕種,土地廣大可以種植很多的芋頭。

6. 野銀(居住文化)–廖先生的家

野銀部落是整個蘭嶼鄉六個部落內保存傳統地下屋最完整的部落,胡龍雄校長帶領我們進入該部落參訪當地仍居住在地下屋的居民,廖先生(耆老)的家。由廖先生以族語口述,胡校長翻譯給團員,並由王桂清老師補充說明。

蘭嶼傳統的主屋,分為居住的地下屋以及工作的地上屋,門口有一石板區是長輩才可以靠著休息的地方。會發展出地下屋,居民說與當地海島氣候有很大關係,地下屋冬暖夏涼,能免去海風或颱風來時的侵襲。地下屋總共有2道門板隔開,非常狹小,必須整個彎下腰,低於90度坐下來,一進去先看到的是招待朋友坐著聊天的地方。就像我們的客廳一樣。在角落的炭灰區是廚房,剩一塊小地方庖煮傳統食物,煙燻造成天花板皆為黝黑狀,亦可防木腐朽。第一道隔間木板(共有4片小門可打開)打開後整個像鑽小洞般,從打開的木門爬進去來到的地方,是族人的臥室,以屈膝頭朝門板的方式睡覺。天花板處懸掛多具山豬、山羊的頭骨及牴角。第二道隔間木板打開,是族人的儲藏室裡頭還有一大塊區域,是用來煙燻飛魚的地方

7. 驅除惡靈~達悟反核運動&廢核與核廢

為夜間室內課程由椰油國小賴美惠老師(蘭嶼部落文化基金會)講述核廢料議題對蘭嶼當地人的影響,次日參訪台電公司的核廢料儲放場觀賞說明簡報以及廠區走訪。賴老師由蘭嶼的環境資源特色、生態文化談起,逐漸切入目前蘭嶼居民的用電狀況,並回應日前新聞媒體提到蘭嶼居民享受用電免費卻奢侈用電並抗議核廢外洩等情事,以及核廢貯存場的不當存放處理導致輻射外洩,並將她進入拍攝實際工作情況等數據照片影像公布,表示許多核廢處存筒的檢整皆以簡陋危險的方式進行,並讓工作人員直接暴露在輻射外洩的環境下工作蘭嶼核廢料貯存場外圍有人工核種鈷六十及銫一三七,雖然台電尚未同意將檢測內容對外公開,而原能會也表示數值還不算太高,但是已經證實了蘭嶼核廢料貯存場的確存在著輻射外洩的風險,因而產生蘭嶼當地相繼的魚類基因突變及居民罹癌事件。她更表示長期以來台電和原能會對於輻射相關資訊都無法作到透明公開,許多資料視為機密不願對外開放,以致於常常發生關係最密切的當地居民反而最後知道的荒謬狀況,更讓核電安全的公民審議、公民參與、公民監督都無從落實。

8. 與飛魚立約

由周朝結老師引領大家在席地而坐在青青草原上聽他講述紅頭部落與野銀部落的從早期至今互動關係與傳說。傳統的地界是自現在的核廢廠至紅頭溪,與漁人部落為鄰。背山面海,坡度較其他部落大。紅頭溪為主要灌溉水的來源,部落後方及右邊到青青草原是主要耕作地,植地瓜和芋頭等主食。八代灣和小蘭嶼是部落主要海洋漁獵範圍,部落灘頭為重要祭典場所。部落前方小八代灣處是祖先長眠之地。

9. 忠愛橋–島嶼動植物生態之旅

原行程為分兩組進行,一組走天池,由鄭漢文校長帶隊,另一組為王桂清老師帶隊,後因天雨路滑,天池路險難行改統一皆走忠愛橋之行程。由王桂清老師帶領團員前往忠愛橋下的河床步道攀爬直達河口,沿途為原始森林步道,行經造船伐木林區,以及乾涸之河床石地形,因路陡路型多變,或走或攀,需要團員小心行走安全。老師講述從途中所見的野外植物用途、野外求生時看到甚麼植物可以食用,從地質的抬升所看到的貝殼遺骸、因聽見蘭嶼角鴞叫聲而說明牠在的名稱在菲律賓、美國等地之用法相同,因以其叫聲作為辨識物種的命名,並提到牠是蘭嶼不祥的象徵,因常出沒在發生喪事之地,因而被視作死神的使者等,從觀音座蓮的果實提到蘭嶼祖靈的傳說禁忌;行經棕耳鵯築的巢可觀察到因侵犯到其領域而示威式的鳴叫…。

10. 蘭嶼原住民傳統生態智慧繪本暨計畫

美化環境基金會今年與環保署申請計畫「蘭嶼原住民傳統生態智慧繪本計畫」。與本次研習主題相符,因此期望透過課程瞭解該繪本計畫的執行方式、資料蒐集內容與蘭嶼傳統生態智慧之素材,由羅永清先生及莎依維克給莎莎共同主講。課程說明計畫緣起、執行期程、執行方法與進展,團隊分工、原住民生態智慧故事資料素材蒐集的內容分享。講師分享她曾經到過全台各地的部落拍攝照片,分享影像背後的故事及可參考的省思與意涵,透過一個個的圖像小故事,勾勒出繪本的輪廓與重要精神。

11. 東區三縣交流會議/綜合討論

首先以公開禮物授獎向在地的協辦學校朗島國小胡龍雄校長及王桂清老師表示感謝協助本次交流研習之課程籌備及授課協助,分享感言。請與會團員針對本次增能課程的心得分享:

黃建榮校長:

第一次來蘭嶼,收穫豐碩,並獲得相當深度的環境知識解說,在來之前曾設定一個議題「氣候變遷與調適」,我認為原住民的生態智慧或許是在調適教育中可以找到好的方向或具體可行的做法,這兩天從課程中學習到達悟民族在面對自身文化與環境適應上的態度,未來在面對氣候災害的時候,被迫過著艱困的生活時,或許原住民的傳統智慧將用得上。例如今天傍晚在潮間帶找食物、尋找山中可救急的水源等。

陳建州校長:

從航班的停飛原以為不能成行,後來又可參加,這兩天不斷檢視生活的問題,如何簡樸過生活?體會何謂尊重?唯有學會尊重,在看待事物才不會有所偏頗。

陳雅玲老師:

起初得知參加本活動時是以觀光旅遊的心情報名,但這兩天來蘭嶼即學會一件:尊重。學到政府應該怎樣對待人民;學人對生活的態度;學達悟人對自然的尊重,長久以來我們都忽略這兩個字。老師常教學生要尊重別人的想法、尊重文化的差異,在這裡我深刻地體會到這個意義。蘭嶼這麼有文化的地方竟有核廢料、綠島也很美卻有監獄。當一件事尚未準備要被開啟時,就不要去開啟,因為破壞原本的美好。我感到國家的公權力就在強行打破介入這些美好。也學到從深具環境生態智慧的方式去理解迷信、禁忌這件事。

黃俊仁校長:

感謝工作人員的安排協助,感謝鄭校長提供事前資料供閱讀。透過增能課程的解說更深刻瞭解達悟的環境與文化,以及夜間的分享瞭解核廢的議題。

李宗憲督學:

因為學習背景是環境政策,本身對環教議題有興趣,因此想參加本研習活動,我認為從事環教解說需要熱忱,對於王桂清老師的侃侃而談,將生命經驗化作知識分享感到敬佩,好的解說需要有多年對土地熱愛、有感情的人。在呼應到我自己在承辦環教課程工作上、在尋找解說員時,需要有如王老師能對解說內容有生命力的難得講師。

顏士雄博士生:

交流會議辦理在蘭嶼原因有三:一、這裡值得來玩、這裡的人文、自然生態有許多東西可學。二、以往經驗常因成員有事而提前離席,於是想把大家關在一個地方好好的交流學習。三、以往參加臺東的研習發現離島的教師較少參加環教研習,希望辦在離島增加當地教師交流學習的機會。但後來發現與原先設想目標不同,這裡本身就有許多東西可學,當地教師不需要再向本島學習環境教育,反而是我們團員在此取經不少,但本次研習或許因辦理時間在上課日,難以讓蘭嶼在地老師加入,減少此部分的交流機會,因此後續建議在規畫活動可以先徵求當地教師可參與的時間,邀請他們加入,為他們注入一些資源與觀念。

賴擁憲老師

我一共來過4次,每次來蘭嶼的感受都很不同,這次是最貼近蘭嶼在地的精神,例如在解說水芋田的生態智慧,不同於旅遊地圖上的景點介紹,這次發現建築物也不斷在新建、溪流有許多水水泥化工程在進行,感到有點可惜,不希望蘭嶼也逐漸綠島化。

梁明煌教授

昨晚的反核議題讓我很感動,令我思考環境教育者怎麼面對環境正義的問題,環教者多以個人身分參加反核,很少正面對決核能議題。也很感謝繪本故事的講師,充滿活力、訪談很多原住民耆老的經驗故事,臺灣很少人會碰觸這些議題,值得邊陲地區的環教者去珍惜與傳承。尤其在處理環教設施認證輔導時,常面臨到農場動物福利問題、及狩獵議題。未來還有二次交流機會,將由花蓮及宜蘭團協助辦理,課程可以不必關在教室,可像今天在戶外非正式的學習,精神有抓住就好。

n 第二次跨縣交流研習交流活動照片

clip_image003 clip_image005

計畫團隊召開會前籌備討論 胡龍雄講解部落海洋文化傳說

clip_image007 clip_image009

蔡月香介紹芋田文化 鄭漢文解說旱芋與蘭嶼生活文化

clip_image011 clip_image013

參訪早期蘭嶼監獄及山形地勢介紹 與野銀地下屋周先生耆老對話交流

clip_image015 clip_image017

胡龍雄解說東清大船製作與傳統文化 青青草原席地而坐聽達悟部落生活傳說

clip_image019 clip_image021

走訪野銀地下屋認識房舍構造 周朝結分享紅頭部落傳說

clip_image023 clip_image025

王桂清介紹蘭嶼動植物生態 忠愛橋生態步道探索

clip_image027 clip_image029

頒獎感謝王桂清老師解說 王桂清老師帶領團員潮間帶生物觀察

clip_image031 clip_image033

夜間團務交流-核廢議題 鄭漢文帶領環島濱海生態導覽

 

clip_image002clip_image004

 

clip_image006clip_image008

 

102年度第二次東區三縣交流會議暨增能課程離島原住民生態智慧

回饋單

(102年5月16-18日)

感謝您參與本次活動,為了爾後提供您在環境教育個人成長與教學上更好的協助,麻煩您填寫下列的回饋單內容,並交予現場工作人員。

計畫主持人 國立東華大學環境學院梁明煌副教授

一、單位:1. □國小; 2. □國中;3. □教育處;4. □其他

二、職位:1. □校長; 2. □教師:3. □學校行政人員______________

4.其他

三、以下請依序填寫:

以下題目請在各課堂結束後填寫

(一)對蘭嶼戶外導覽課程的意見

很滿意 滿意 普通 不滿意 很不滿意

1.內容豐富度 □ □ □ □ □

2.講師的教學方式 □ □ □ □ □

3.對個人在環境教育教學上的幫助 □ □ □ □ □

4.其他意見:

(二)對郎島部落巡禮課程的意見

很滿意 滿意 普通 不滿意 很不滿意

1.內容豐富度 □ □ □ □ □

2.講師的教學方式 □ □ □ □ □

3.對個人在環境教育教學上的幫助 □ □ □ □ □

4.其他意見:

(三)對夜間交流課程時的意見

很滿意 滿意 普通 不滿意 很不滿意

1.內容豐富度 □ □ □ □ □

2.講者的教學方式 □ □ □ □ □

3.對個人在環境教育教學上的幫助 □ □ □ □ □

4.其他意見:

(四)對天池島嶼動植物生態之旅課程的意見

很滿意 滿意 普通 不滿意 很不滿意

1.內容豐富度 □ □ □ □ □

2.講師的教學方式 □ □ □ □ □

3.對個人在環境教育教學上的幫助 □ □ □ □ □

4.其他意見:

(五)對達悟核能議題課程的意見

很滿意 滿意 普通 不滿意 很不滿意

1.內容豐富度 □ □ □ □ □

2.講師的教學方式 □ □ □ □ □

3.對個人在環境教育教學上的幫助 □ □ □ □ □

4.其他意見:

(六)對夜間飛魚捕撈&潮間帶觀察時的意見

很滿意 滿意 普通 不滿意 很不滿意

1.內容豐富度 □ □ □ □ □

2.講者的教學方式 □ □ □ □ □

3.對個人在環境教育教學上的幫助 □ □ □ □ □

4.其他意見:

(七)對蘭嶼傳統生態智慧繪本分享課程的意見

很滿意 滿意 普通 不滿意 很不滿意

1.內容豐富度 □ □ □ □ □

2.講者的教學方式 □ □ □ □ □

3.對個人在環境教育教學上的幫助 □ □ □ □ □

4.其他意見:

l 您覺得本次離島原住民生態智慧課程讓您最有收獲的部分?